水利与环境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水利水电及相关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预报与水利计算、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水利水电、水文、城市水务、水资源管理及相关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务与水环境等行业从事水利水电、农业与民生水利、城乡水务等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并通过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评估。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及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能在水利水电及土木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实施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工程造价(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水利水电及土木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投资决策、工程造价文件编制、造价管理与控制、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环境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及土壤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环保、水利水电等行业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监测、评价、设计、施工、运营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土木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通过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评估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备面向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一般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和评估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建筑学(学制五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和人文艺术修养,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获得注册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建筑设计、建设管理、城市设计以及房地产开发与建设等相关工作,并初步具备从事建筑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城乡规划(学制五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城乡规划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并获得注册城市规划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城乡规划管理、设计工作,具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环境生态规划、工程移民规划、景观与旅游系统规划、小城镇及乡村规划以及城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社区规划、中小型建筑设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现代化科学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并具备从事规划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地质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全面掌握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工程地质勘查、矿山勘查、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与先进科技手段,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机械与动力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社会进步,面向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技能,受到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安装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具备金属结构设计及制造、焊接工艺及控制、模具失效分析及修复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中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维修、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制四年)
适应社会进步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具备能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量转换规律,掌握水电站及热电厂主要和辅助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一般设计方法,了解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能够从事电厂等能源生产领域的运行维护、规划、设计、管理和试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我国当前核工业高速发展需要,具备核反应堆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基础发电知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能够从事核电厂设备开发、运行、维护、管理以及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等工作的高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门人才。
工业工程(学制四年)
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制造业、服务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及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产品研发、化工设备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与市场开拓能力,培养能够从事石油化工、能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及企业管理、营销和化工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金属材料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和相关行业建设需要,掌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受到金属材料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金属材料新兴支柱产业和电力、冶金、机械、石化等行业领域从事与金属材料相关的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质量检测、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制四年)
培养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新能源材料相关的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光伏、化学电源、能源合同管理、节能环保等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施工工作及相关的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处理、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方向)(学制四年)
本专业方向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及新能源发电技术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风能、太阳能发电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处理、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新能能源发电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方向)(学制四年)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能从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实际工作,并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输电线路设计、输电线路施工、输电杆塔设计、线路运行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应具有进行输电线路设计、线路施工及线路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自动化(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智能电网发展动态,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学有所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维护、开发、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电气工程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处理、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智能电网工程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智能电网工程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能力。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较强的开发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和计算机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评估等基本能力,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工业自动化、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等领域应用前景巨大,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数字媒体技术(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数字媒体设计、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能从事影视创作、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媒体应用、手机应用及游戏设计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等系统性训练,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分析、尤其是商务智能系统的开发及商务与决策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初步的IT项目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学制四年)
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和培养,按照“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原则,夯实基础,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专业互动性;大三开始分流培养。
通信工程培养具备现代通信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以及能在其相关行业从事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开发及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过硬,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具备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发能力,并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有一定专长的工程技术人才。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制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管理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基本技能,能够在跨国公司、外贸公司及其它企业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能够在政府对外经贸管理部门、海关、商会及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金融学(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工商管理类(学制四年)
工商管理类实行大类招生,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分流志愿、前三学期成绩、各专业方向计划开班人数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流,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力市场营销四个方向培养。
工商管理类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基本知识,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具备领导潜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物流管理(学制四年)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物流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互联网+平台等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等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控制、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财务管理(学制四年)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和税收筹划能力,能为各类组织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方向及工具应用指导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具体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及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旅游管理(学制四年)
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分设国际酒店管理、旅游开发与管理两个方向,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创新型、国际化办学特色,服务全域旅游发展,为日益兴旺的大众旅游时代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强技能、重创型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旅游相关理论与方法,受到学科专题训练,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与综合能力。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学制四年)
培养具有良好法学思维能力,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了解外国法律和法学动态,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类(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能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水利电力行业承担行政管理和各类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医学院
临床医学(学制五年)
省级品牌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初步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学校及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授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影像学(学制五年)
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级品牌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等影像学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对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操作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授医学学士学位。
中医学(学制五年)
本专业是以中医学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接受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能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授医学学士学位。
护理学(学制四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英语的交流技能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医学、预防保健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初步符合国际护理行业标准、能在国内外护理学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授理学学士学位。
药学(四年制)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到临床应用药学、药物开发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能在药品检验、流通、使用、生产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药学研究、医院药事管理、药品分析与质量控制、医药营销、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研制、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授理学学士学位。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学制四年)
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能胜任各级各类普通中学、中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能从事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文化机构的文秘、宣传、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在新闻与出版部门从事评论、报道、采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学(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厚基础、强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网站等新闻媒介机构从事新闻采编,节目策划、节目制作工作,以及在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工作,或在国内外新闻、文化管理和企业等机构从事跨文化交流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制四年)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学、中国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节目主持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能在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党政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采编、制作和其它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制四年)
本专业前三个学期以近现代数学基础理论为主要学习内容,第四个学期开始实施专业方向分流,专业方向分别为应用统计方向和数学师范方向。应用统计方向以培养具有基本现代统计分析能力、数据商业应用能力和科研应用能力的综合型统计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毕业生去向主要有银行、基金、证券、期货公司,信息咨询与评估公司,商业与制造业质量控制与管理部门,市场拓展与项目研发部门以及专业的数据分析公司等。数学师范方向以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初、高中数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同时,帮助学生积累现代数学素养,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拓展他们在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生报考和深造时的竞争优势,也是本专业的重要目标。
物理学(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物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并具备在物理学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教育行业、科技企业从事教学、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材料科学与技术方向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从事材料和器件的研制、测试、分析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学校、科研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制四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和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学建模、算法分析及软件开发设计能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数据分析、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制四年)
培养系统掌握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电子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等方向具有专长,可在光电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产业部门、研究院所等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系统集成与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生物与制药学院
化学(学制四年)
本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实验等省级精品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和理论素养、熟练的实验技能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培育创新创业意识,能在化学及医药、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贸易、教学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制药工程(学制四年)
本专业属于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拥有药物化学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养掌握系统的现代药学理论基础和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等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药物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较强的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在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生物工程(学制四年)
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行业管理精英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掌握扎实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在发酵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与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与营销、新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等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生物科学(学制四年)
以“本硕贯通”为特色,依托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系统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和技能,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在生物医药食品行业从事技术开发。
生态学 (学制四年)
以生态学湖北省重点学科和三峡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本硕贯通”为特色,培养具备系统的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态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了解生态学前沿动态,具备在森林、水体等领域从事生态管理和生态修复的素质,又能在科研机构、教学部门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艺术学院
音乐学(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校、艺术团体、社会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音乐教学、音乐表演、音乐文化研究、大型文艺活动策划以及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的音乐工作者。
音乐表演(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音乐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良好音乐素质和较高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社会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与研究、大型文艺活动策划以及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舞蹈学(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校、艺术团体、社会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创编、舞蹈文化研究、大型文艺活动策划以及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美术学(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校、艺术团体、社会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教学、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和艺术管理以及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的美术工作者。
环境设计(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及要求:立足地方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理论知识、科学技术相结合,适应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敏锐专业洞察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宽、素质高、操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胜任环境设计、教学、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同时逐步将专业建设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个方向拓展。
视觉传达设计(学制四年)
培养掌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全面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设计技能,能在相关设计领域从事教育、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制四年)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及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理论水平和创新创业素质,具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竞赛、管理及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师职业素养的一专多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学制四年)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及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能胜任大众体育健身指导、户外休闲体育指导、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以及体育社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制四年)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和英语运用能力,以英语专业为中心,辐射多专业方向,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教育、商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英语专门人才。
法语(学制四年)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法语在工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法语人才。
日语(学制四年)
培养具备坚实的日语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并熟练地运用日语从事翻译、研究、外事、外贸、教学、管理等工作,在掌握日语这门语言的同时又掌握商贸专业基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01年,迄今为止,已培养了近千名国际化、专业强、应用型复合人才。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学院积累了丰富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目前在校生500余名。现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或校际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合作举办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本科专业,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合作举办的财务管理(国际金融与会计)专业。学校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一条广阔的升学、留学、就业的绿色通道。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硕连读项目)(学制4+0 或 3+2)
该项目经教育部批准(教外综函[2011]7号),三峡大学与英国名校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能够从事发电、配电、供电等领域的高等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双本科项目) (学制4+0 或 2+2)
该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教外办学函[2014]5号),三峡大学与美国孟菲斯大学(University of Memphis)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能够在国际化酒店从事实际业务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国际金融与会计中英班)(校际联合培养项目)(学制2+2)
该项目是三峡大学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实施的校际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具有扎实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本专业的培养与国际会计执业资质认证相结合,学生毕业后即可获得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的ACCA资格考试14门课程的9门免考资格,加速学生成为国际认可的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的进程,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国际职场。
2016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出国留学项目一览表
招生专业 | 合作院校 | 培养模式 | 办学层次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英国莱斯特大学 | 3+2 或 4+0 | 本硕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 美国孟菲斯大学 | 2+2 或 4+0 | 双本 |
财务管理(国际金融与会计中英班)(校际联合培养项目) | 英国伦敦南岸大学 | 2+2 | 专本/双本 |
招生和培养方式:
1、2016年被上述项目录取的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我校毕业文凭;达到国外合作院校录取条件者,还可申请赴国外续本或升硕。
2、2016年被我校非合作办学项目录取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核,可进入相应的中外合作办学或校际交流项目;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内与学生录取批次相应的毕业文凭;达到国外合作院校录取条件者,还可申请赴国外续本或升硕。
联系方式:
电话:0717-6394999 / 6392033
传真:0717-6393309
邮箱:hxl@ctgu.edu.cnadmission@ctgu.edu.cn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J-1509、 J-1515)